今年全民营养周的主题是“会烹会选、会看标签”,强调了选购食物时看标签的重要性。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居民的膳食结构和健康状况发生了巨大改变,人们对膳食健康的需求也日益增高,从以前的吃饱变为现在的吃好、吃安全、吃健康。那么,在选购食物时,如何判断食物是否适宜食用呢?会看食物标签是最有效的手段。
食品标签指的是预包装食品容器上的文字、图形、符号。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在不能打开预包装的情况下,只能通过食品标签来获取信息。

我们关注的食品标签内容主要包括四项。
1.食品生产日期及保质期:在购买选择食品时我们应该尽可能选择距离生产日期近的食品,警惕临期食品,拒绝过期食品。
2.食品类别:食品的类别反映出食品的基本本质,例如在食品标签上经常标明的奶制品、豆制品、海鲜制品等。通过看食品类别和成分,我们可以了解到食品中是含有在不适合自己食用的成分,如过敏原等,可以规避因不看标签导致的健康:。
3.配料表:在购买食品时我们可以通过查看食品配料表来帮助我们选择食品,选择的食品应尽可能满足以下要求:
# 选择主料有营养,辅料少的食品;
# 拒绝反式脂肪酸(不要超过食物总热量的2%);
# 避免食品添加剂种类过多的食品。
4.营养素含量:在购买食品时,要学会查看食品标签上标示四种营养成分和能量含量值及其占营养素参考值百分比(NRV%)。其中,四种营养成分是指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钠。我们要按照自己的身体需求选择营养素含量合适的食品,避免能量、脂肪和钠的过量摄入,以及营养素摄入不足。同时还根据自身需求关注“高钙”“低脂”“增加膳食纤维”等特殊食物标签的食品。

总之,在购买食品时,我们一定要多关注食物的标签,选择营养、安全又健康的食品。可以记住下面的食物标签小技巧帮助我们合理选择食品。
# 买东西先看保质期和生产日期;
# 包装上的配料表越精简越好;
# 配料表中的添加剂越少越好;
# 看营养成分表的推荐比例,合理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