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最早被发现的营养素之一,糖易于代谢且不会产生有害的中间产物,因此,几乎所有的高等动物都以糖类供能为主,脂肪为辅,最后才会启用蛋白质。当人类的祖先还是一群猿猴时,水果是主要食物来源,但水果糖分含量相对较低,因此,必须摄入足够多的水果,才能够满足身体所需能量。在长达千万年的进化过程中,由于糖分的获取极为困难,人类把对糖分的渴望刻入了基因。

然而,“甜蜜”却并非多多益善,随着糖的“甜蜜”陷阱被揭开——肥胖、长痘、痛风、糖尿病……,人们想要健康,却又舍不得这种美妙滋味,于是将目光转向了表面上看起来既无健康风险又能刺激味蕾的东西,就这样,无糖饮料诞生了。各种饮料瓶身上的0卡0糖的宣传语,无时无刻不在暗示着消费者,即使摄入再多也不会发胖。每当你信以为真而肆无忌惮地摄入着各种无糖饮料时,多巴胺的分泌使你更加快乐。然而,这种“无糖”真的健康吗?

首先,无糖饮料虽名为无糖,实际上却并非是真的一点糖也没有。《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规定:食品中的糖含量少于0.5g/100g(固体)或者0.5/100ml(液体)即可称为无糖。其次,里面添加的代糖并非你想象得那么完美,其风险和:θ匀淮嬖谡,尤其是人工代糖!
代糖一般可分为营养性的甜味剂和非营养性的甜味剂,非营养性甜味剂又可分为人工合成与天然两种,人工甜味剂包括甜蜜素、阿斯巴甜、安赛蜜等。

当你的身体摄入这些甜味剂后,你的大脑会误以为你吃了糖,此时大脑就会通知胰腺分泌胰岛素。但是你吃的只是没热量的假糖,血糖根本没有上升,这就会导致你分泌的胰岛素过多,体内大量的血糖在胰岛素的作用下被合成了脂肪。
胰岛素分泌过多会带来恶劣结果,首先你的体脂超标合成,导致脂肪增多,然后你身体的血糖会低于大脑的预估值。血糖过低导致的连锁反应,是你的大脑要求你立即吃食物来把血糖补充到正常水平。所以你有没有觉得喝0卡0糖饮料后会变得更饿,比平时更能吃呢!

不仅如此,因为人工代糖误导了胰岛素的分泌,如果你长期喝无糖饮料的话,胰腺对糖的敏感度越来越低,分泌胰岛素越来越缓慢困难,得2型糖尿病的概率会显著增加。最新的研究表明,尽管可能存在反向因果风险,但是人工甜味剂(尤其是阿斯巴甜、乙酰磺氨酸)的摄入可能与癌症风险增加有关。

总而言之,尽管目前对代糖的研究结论好坏参半,但可以明确的就是,代糖并不像商家宣传的那样完全健康无害。代糖,虽然在某些时候可以代替真正的糖,但千万别把它当做救世主!因此,在糖面前,不管有多“甜蜜”,我们都应心存克制,不要持续放纵哦!